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7期
编号:12599508
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40例顽固性气胸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0例, 对照组给予吸氧、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组在负压吸引基础上, 经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5%葡萄糖250 ml+红霉素1 g, 如无效可重复2~3次,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顽固性气胸;红霉素 ;胸腔内注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22

    顽固性气胸一般是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气胸。由于长期漏气不能拔管, 致使患者长期住院, 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为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可在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用胸膜粘连疗法。红霉素作为一种粘连剂, 可使胸膜间皮细胞发生无菌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导致纤维渗出, 促使壁、脏层胸膜粘连, 胸膜腔闭锁, 达到治疗气胸的目的。2008年1月~2012年2月本科采用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20例,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40例顽固性气胸患者, 均为继发性气胸, 其中25例继发于肺结核, 10例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例继发于间质性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治疗组男15例, 女5例, 平均年龄56.2岁;对照组男17例, 女3例, 平均年龄54.6岁。所有患者肺压缩均>50%, 经一般胸腔穿刺闭式引流1周以上不见好转。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半坐位, 以锁骨中线第2肋间, 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或胸片示气胸处), 常规消毒皮肤, 戴无菌手套, 铺洞巾,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胸膜腔壁层, 沿肋骨上缘作横形切口1.5~2.0 cm, 用套管针刺入胸腔, 拔出针芯, 将无菌胶管送入胸腔内约3~4 cm, 尖端剪成鸭嘴状并开两个侧孔, 以免堵塞和利于引流。再将外套管退出, 胶管外端接3瓶一体式胸腔闭式负压吸引水封瓶, 调压管下端置于水中8~12 cm之间, 以控制负压在-8~-12 cm H2O (1 cm H2O=0.098 kPa)范围内, 如果负压超过该限, 则空气由压力调节管进入调节瓶, 造成对肺的再次损伤。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缓慢微调, 注意有无胸闷、气促症状。治疗组:在持续负压吸引基础上, 使肺完全复张或其本复张, 先给予2%利多卡因100 mg+生理盐水40 ml胸腔内注射, 减轻药物刺激壁层胸膜引起疼痛, 让患者转换体位, 充分麻醉胸膜15~20 min后, 经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红霉素1 g+5%葡萄糖250 ml, 夹闭导管, 嘱患者反复转换体位, 以促进红霉素在胸膜表面均匀分布, 并适当抬高臀部以利药液流向好发肺大泡的肺尖部, 夹管观察24 h(如有胸闷、气促症状时应随时开管排气), 然后吸出胸腔内多余药物。观察2~3 d, 经X线透视证实气胸已愈, 肺完全复张, 水封瓶无气泡溢出, 可拔除引流管。如仍漏气或肺仍无完全复张, 可重复注药2~3次。
, http://www.100md.com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气胸症状消失, 经X线透视或胸片证实气胸已愈, 肺完全复张。无效:胸腔注药3次以上仍有气泡溢出。治愈率=治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 说明在持续负压吸引基础上向胸腔内注射红霉素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持续负压吸引闭式引流。见表1。随访2年, 治疗组无一例复发, 对照组有4例复发,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顽固性气胸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正确, 可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如患者年龄较轻(<70岁), 且无严重基础疾病, 采用手术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根治方法, 但对于肺功能严重受损, 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下列患者:①双侧气胸;②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③合并多发肺大泡;④肺源性心脏病;可采用胸膜粘连术。可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 胸膜腔闭锁。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比较常用的粘连剂有:滑石粉、盐酸四环素及其衍生物、支气管炎菌苗、链球菌激酶及DNA酶合剂、卡介苗细胞壁骨架(BCG-CWS)、短小棒状杆菌及OK-432、自身血、血浆、纤维蛋白糊、医用胶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等[1]。

    用滑石粉混悬液作胸膜粘连术, 患者几乎都有剧烈胸痛、发热, 有些患者难以忍受, 甚至有引起呼吸衰竭及ARDS的报道[2]。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气胸的机制是通过生物、理化刺激, 使胸膜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 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 胸膜腔闭锁。动物实验证实:胸膜腔内注入红霉素后, 其胸腔积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 胸膜表面出现炎症反应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 胸膜腔内注入红霉素后, 能在8 d内形成广泛胸膜粘连而致胸膜腔闭锁[3]。作者发现胸腔插管持续负压吸引联合胸腔内注射红霉素可使不少病例于15~24 h内漏气逐步减少至停止。短期疗效观察, 考虑是红霉素对胸膜裂口处化学性炎症刺激, 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和胸膜成纤维细胞增生, 促进了裂口的闭合, 而胸腔插管持续负压吸引可致强制性肺复张, 使脏壁两层胸膜相贴, 为胸膜广泛粘连固定创造条件。且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术属于微创手术, 具有创口小、引流通畅、恢复快等优点, 优于外科手术。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 在持续负压吸引基础上, 经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 该方法疗效确切, 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手术费用低廉等优点, 在各级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刘林林, 刘昌起.自发性气胸的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 25(5):391- 392.

    [3]谢伟国, 江莲, 侯昕珩, 等. 红霉素胸腔注射联合胸腔小导管负压吸引治疗老年COPD合并顽固性气胸, 临床肺科杂志, 2011(2):266-267.

    [收稿日期:2015-01-16], http://www.100md.com(朱倩倩 郭晓玲)